close


這本小說印象裡曾經對眼相看,不視...
也 就是說有眼不視這佳作。端看書名以為很可以歸類為青少年閱讀文物,也就少了點想要閱讀的動機。是在一時沒有小說類書籍可閱的情況下,從頭翻閱,從閱讀中頗 有收穫,是以為記。至於收穫又以預期差距頗大,應該說沒料到是在對於動物多了不少認識,這是自己一向所欠缺,到了這時點,發現人與動物也就是一線之隔,多 一分認識,多一點對於「道」的體悟,這樣也可算是另類「法喜充滿」。

以下僅摘錄部份於己較有啟發的書中內文二三,以為分享:

~關於工作,我沒什麼好說的,頂多就是:領帶就跟絞刑的繩索一樣,繩子雖然是下垂的,照樣可以在你一個不留神的時候吊死你。

~ 野生動物過的是一種不得不然的強制生活,社會階級分明 ,步步危機,經常挨餓,隨時需要保衛自己的領土,一輩子都有趕不走 的寄生蟲。這種環境就算自由又如何?實際上野生動物無論是在時空背 景或是群體關係上,都沒有自由可言。理論上--當然是純粹從生理可 能上來看--動物想走就走,把自己物種所遵守的一切社會規範全都拋 諸在腦後,...如果連生物中最大膽、最聰明的人類都不願浪跡天涯 ,無親無故,那麼為什麼天性比人類更加保守的動物會這麼做呢 ?其實野生動物真的很保守,甚至稱得上反動。最輕微的變動都會讓牠 不安,牠喜歡的是日復一日、月復一月的千篇一律。意外絕不是什麼好 事,單從動物的地域關係就看得出來。無論是在動物園或野外 ,動物佔住自己的一角就跟每一枚棋子在棋盤上有固定的走法一樣 ,楚河漢界,涇渭分明。蜥蜴、熊、鹿不會因為心血來潮就改變行蹤 ,正如騎士在鍵盤上的活動範圍也是固定的。兩者都攸關模式及目的 。動物在野外只走固定的路線,一季又一季,為了同樣迫切的理由。

~讓動 物習慣處處都有人,正是經營動物園的藝術及科學之所在 。關鍵就在縮短動物的逃亡距離,所謂逃亡距離就是動物想和眼前的敵 人保持的最小距離。如果你在野外保持三百碼以上的距離 ,火鶴就不會對你心生戒意;一旦踰越了界限,火鶴就會緊張 ;再靠近一點,火鶴就會拔腳狂奔,一直到再度拉開三百碼的距離為止 ,也可能牠會狂奔到心肺功能衰竭為止。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逃亡距離 ,測量的方式也各異。貓科用看的,鹿用聽的,熊用嗅的 。如果你是坐在車裡,長頸鹿可以讓你靠近到三十碼之內 ,但如果你是徒步,一百五十碼之外就能把長頸鹿嚇跑 。十碼的距離就能讓招潮蟹倉皇竄逃;一進二十碼,吼猴就會在樹枝上 鼓譟;非洲水牛則是七十五碼的距離。能否縮短逃亡距離端賴對動物的 了解、供應的飲食居處、提供的保護而定。

~不管動物為了什麼理由要逃 亡,動物管理員都應該明白 ,動物之所以逃亡,並不是為了要「去」某個特定的地方,而是想要 「躲」什麼東西。在動物的領域內有什麼驚嚇了牠,有可能是敵人入侵 ,可能是受到某隻統治動物的欺凌,可能是不明的聲響驚擾了牠 ,於是牠的反應是逃亡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如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